close

  復旦大學教授
  沈丁立
  中央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是在近年中國國力大幅上揚但周邊形勢日趨複雜的情況下召開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做了重要講話,座談會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發展之耀眼已是不言而喻,但與此相伴的中國周邊形勢之複雜多變同樣十分明顯。這種變化,既有對中國有利的,譬如中國與所有周邊國家的經貿互聯都取得了長足發展,與一系列周邊國家的政治與安全紐帶得到加強。譬如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的關係繼續加強,同柬埔寨、老撾和泰國的關係更為緊密,在與俄羅斯完全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爭議之後,中俄互信顯著升級,增大了中國在處理與中亞國家關係時的運作空間,進而有利於塑造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成為中國周邊最為穩定的地區以及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更為穩固。
  周邊形勢不無消極成分。中日關係進入了邦交正常化以來艱難時段,雙方互信空前低落,圍繞東海島爭存在擦槍走火風險。在南海,中國與此區域的東盟五國長期存在權益爭議,近年個別國家與我爭端有所激化。部分周邊國家如緬甸國內出現變局,波及對華關係。中印邊界問題長期未獲解決,今年上半年兩國邊防部隊明顯對峙。巴基斯坦則因長期涉入美國“反恐”,維穩面臨挑戰。明年美國如從阿富汗撤軍,其所遺留局面恐難樂觀。此外,朝鮮堅持發展核與導彈,半島一度險象環生。上述國家總數達到11個。
  周邊諸多矛盾同時爆發,殊非尋常,其成因多樣,至少包括這些因素:一是由於歷史遺留的權益爭端,二是鄰國同時發展形成資源競爭加劇,三是周邊國家不良競爭殃及中國,四是由於中國快速崛起在客觀上重塑地區平衡,不免引起既得利益者之猜疑,五是區外大國高調介入,強行推行“再平衡”,鼓勵周邊若干國家與中國對抗。
  面對複雜情況,中國泰然處之,勤於思考,不僅就事論事解決爭議,力圖以合作方式謀求共贏,更是作為新興大國積極為周邊和地區設計並貢獻公共產品。近來,中國對周邊外交的理論進行了新思考,並貫徹到周邊外交的新實踐中去,今年以來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高層密切互動就反映了這一趨勢。中國周邊外交不僅從傳統的“反應型”進化為“維權維穩結合型”,更已升級成“頂層設計、固本強基型”。
  頂層設計,就是從我能有什麼,到我要什麼,進行戰略規劃。習主席提出了“開展周邊外交要有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視角”,就是要求周邊外交要兼顧平面與海空,兼顧多樣方式,兼顧當前與未來,這本身就是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相結合的四維立體外交時空的構思。在這種思路下,中國提出了西北線“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東南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對角相倚、平衡拓展新戰略,這在當前中國周邊西南向總體穩定、東北向外憂不斷的格局下,無疑是個前瞻開闊、立足長遠的宏大戰略。外交戰略確定了,資源配置自然也就跟上,中國領導人今年開執新政以來的周邊外交步伐,就是按著上述方略前進的。中國在對外雙邊和多邊外交的結合上,出現了氣度寬闊、方式靈活的新氣象。
  固本強基,就是不僅構築國家外交,還要大力建設公共外交。中國重提“睦鄰、安鄰、富鄰”的“三鄰”政策,習主席還提出同周邊國家共享“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這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進行身份和利益一體化建構的重大思路。毋庸置疑,中國的發展給周邊帶來機會,但中國能力的提升也使任何信奉現實主義的國家對中國的意圖更願探究。在這方面,我們要主動為鄰國所想,積極爭取各國人心,有效傳播中國故事,將中國的發展轉化為中國與周邊國家人民共同過上美好生活的重要來源,讓周邊國家支持中國的原則外交和道義外交。為使中國外交取得更大成功,中國必須堅持正確的義利觀,需要把“義”本身當成“利”,而不人為將此隔離。  (原標題:打造升級版周邊外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c21fca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